講授課程:測量學
講授章節:GPS 控製測量
講授目的及效果:通過講述我國大地測量學專家劉經南院士的嚴謹治學精神,引導學生樹立不畏艱辛,勇於創新的探索精神以及鍥而不舍的刻苦鉆研精神🛅,就像劉經南院士的形象比喻,"每一個洞都要打透"🆙。
劉經南院士長期從事大地測量理論及應用研究與教學工作🚣🏼♂️,在大地測量坐標系理論🚑、衛星定位應用、軟件開發和重大工程應用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。
二十世紀60年代起,空間測量技術方興未艾,為把傳統地面測量技術與空間測量技術結合起來,國際上曾先後出現 3 個轉換模型。這3個模型孰優孰劣,一時成為這一領域爭論焦點。面對這一難題,1981年還是碩士生的劉經南勇敢地介入了這場爭論,並證明出3個模型可以互相轉化,有關模型不等價的爭論也就沒意義了🦙。他還提出了第4個等價模型——“武測模型”,由此結束10余年國際學術爭論👩🏼🔬。
做學問,需要鍥而不舍的精神,劉經南形象比喻,“每一個洞都要打透”👩🏿⚖️。二十世紀80年代末🌸,全球衛星定位(GPS)技術傳入中國。那時🧑🏿⚕️,確定衛星在天空中的軌道位置是最復雜🔂、最尖端的熱點問題,研究的人很多👌;用於飛機🚣🏿♀️、火箭上的衛星定位方法,也很前沿。劉經南卻沒有跟風,他選擇了並不尖端但與國民經濟密切相關的學術領域—衛星定位網(GPS 網),並進行了持續不斷的探索👯♂️。
在GPS網上🛣,劉經南研究做得最“透”,近幾十年來他帶領課題組完成了全國多項工程項目,其中最典型的有國家 GPSA、B 級網建設工程🤹;為已發射的國家北鬥導航衛星廣域差分系統的建設提供最早的👱、最完整的技術思路和技術方案等等,為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