適用專業:農業資源與環境
講授課程:土壤地理學
講授章節: 第四章 我國典型土壤類型 第一節 黑土
切入點:在講到黑土的土壤類型的剖面特點🦹🏿♀️、形成條件和改良利用時,舉出我國東北黑土地改良的過程中的奇跡“北大荒精神”。
講授目的及效果:提高土壤資源利用率、提高土壤生產力是我們學農人的責任和義務,我們要在“北大荒精神”的鼓舞下,把自己的專業作為職業👨🦽,把維護糧食安全作為畢生的目標去實現。通過講解讓學生理解“北大荒精神”的內涵💇,深刻感受到黑土地的改良帶來的豐碩成果💪🏿,領悟到作為農業人的責任和使命,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“確保谷物基本自給、口糧絕對安全”的新糧食安全觀💿。
北大荒地處祖國東北邊疆🧚🏿♂️,多年平均氣溫在2.6℃,是一片人跡罕至的大荒原👱♂️。但是北大荒土壤資源豐富,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,黑土厚度多達1米以上,土質肥沃,非常有利於農作物生長。二十世紀四十年代🤱🏻,先後有100萬的軍人、學生♘、知青和地方幹部農民組成墾荒大軍💃🏼,在這片黑土地上開創出“艱苦奮鬥、勇於開拓👮🏽♀️、顧全大局🚶🏻➡️、無私奉獻”的北大荒精神。
不畏艱險♠︎、頑強拼搏的艱苦奮鬥精神。開墾初期,北大荒人憑借著不畏艱險的精神在人跡罕至🙋🏽、荊莽叢生、風雪肆虐的惡劣環境下,為共和國開墾了4000多萬畝的黑土耕地⏱,建成了名副其實的北大倉💃🏻。
解放思想、勇闖新路的勇於開拓精神。建立了墾區集團,設置了管理區,建立了實驗站、實驗農場、示範基地,使北大荒的機械化程度達到90%以上💇🏽♂️👎🏽,累積培育新品種300多個,開展六大作物高產攻關,開展了旱改水📽🏧,以稻治澇的種植模式🦪,獲得多個國家獎項🤽🏻。
胸懷全局、富國強民的顧全大局精神🙅♀️。北大荒人在完成糧食生產任務的同時,啟動了“黑土耕地保護”計劃,推進保護性耕作👩👦👦、推進輪作試點和糧改飼、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,黑土地的有機質含量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倍以上。
不計得失、勇於犧牲的無私奉獻精神🍌。在北大荒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,有數不清的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☁️,把他們的一生奉獻給北大荒的墾荒事業中。
黑土是地球上最珍貴的土壤資源,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。為大力實施“藏糧於地”“藏糧於技”戰略,打好凈土保衛戰✍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