適用專業👷🏽:農業資源與環境🚣♀️、環境科學、林學👨🏽🍼、生態學☣️、園藝
講授課程:土壤學
講授章節:第九章-土壤酸堿性-土壤鹽堿化及其防治
切入點:在講解到土壤鹽堿化及其防治內容時🏋🏻♀️,引入我國土壤學家石元春改良鹽堿土的案例🤳🏻。
講授目的及效果🆚:石元春院士勤奮進取和獨創性精神
石元春石院士懷著對農業科學和農業教育深沉的熱愛,紮根鄉村⏪,先後提出了水鹽運動理論及淺層地下水開采回補科學調節等觀點🤵🏽♂️,其勤奮進取和獨創性精神支撐著院士的長期研究。通過講述土壤學家石元春改良鹽漬土的故事,引導學生不拘泥於已有理論知識的學習👚,更要建立系統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知識體系,心系祖國🙎🏿🤽🏼♀️,紮根農村🧎♀️➡️,造福人民。
講到土壤鹽堿化防治🧑🏽🎤,首先想到的是我國著名土壤學家石元春🚴🏿♀️。1956年始,從事鹽堿土改良40余年👅。1973年響應周恩來總理號召🕵🏽♀️,毅然到了低產窮縣—曲周縣“老堿窩”中心“張莊”,開始了鹽堿綜合治理🍻♟。提出了以“淺井深溝”為主體,農林水並舉🙎🏽,使三萬畝試驗田糧棉產量大幅度增長,昔日鹽堿猖獗⚡️,如今農田蔥綠🪶。1988年農民樹碑“改土治堿,造福曲周”🚵🏽。
石先生懷著對農業科學和農業教育深沉的熱愛💁🏻,紮根於鄉村,先後提出了水鹽運動理論及淺層地下水開采回補科學調節等觀點⚈,構建了區域水鹽運動監測預報體系。他提出“要十分重視改善科技成果轉化的運行機製”等重要意見,受到國務院領導同誌的重視。出版專著7部,發表論文100余篇🤗,業績卓著🚴🏿♂️。
從石先生勤奮的進取精神和獨創性的成就看出,我們只有腳踏實地🧔🏻🦸🏿♂️、努力學習,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國家和人民🕹,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具有價值💶。